学习身边榜样|刘德成:向下扎根,让司法服务在田间地头绽放光彩
2025-11-06 09:23:09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中方县融媒体中心 | 编辑:袁敏 | 作者:谢姝妍 王子豪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132

中方融媒11月6日讯(记者:谢姝妍 王子豪)每当提起中方县铜湾司法所所长刘德成,乡亲们总会亲切地说:“他是咱们自己人。”2018年,怀揣法治理想的刘德成进入县司法局;2022年底,他作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:主动辞去法促股股长职务,请缨扎根基层。这一“逆行”,让他从县城机关办公室走向了乡村的田间地头。三年来,他用100多次调解、80多场普法、500多次走访,将“司法为民”的初心写在铜湾镇的每一寸土地上。2025年6月,他作为怀化市基层司法所唯一代表赴中央党校培训,这份荣誉,正是对他“向下扎根”的最好肯定。

把法治理念“种”在乡野阡陌

“同学们,帮别人转一笔钱,怎么就成‘帮凶’了?”烈日下的校园操场,刘德成用最朴实的语言为孩子们揭开电信诈骗的面纱。这样的法治课,他已记不清讲了多少场。三年来,他的身影不是在村(社区)排查走访,就是在青葱的校园和喧闹的集市上普法宣讲;不是在村民家的堂屋里调解纠纷,就是在深夜的乡镇办公室里研读案卷。从机关到基层,他完成了从“管理员”到“服务员”的蜕变,主动把办公桌“搬”到一线。

他积极推进“法治乡镇”创建,邀请法律顾问定期到村,为村规民约制定提供专业意见。当群众刘某某因工伤赔偿问题犯难时,刘德成没有坐在办公室里等,而是冒着严寒“登门入户”,为行动不便的当事人现场办理法律援助,真正把“最后一公里”走成了“最暖一公里”。三年来,他组织开展法治专题讲座20余场,接待法律咨询300余人次,让法治意识在基层生根发芽。

凭为民初心“话”解家长里短

基层调解,磨破的是嘴皮子,考验的是初心。刘德成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,推动司法所与法庭建立的“庭所联动”纠纷化解机制,成了化解矛盾的“金钥匙”。堆子村的劳资纠纷、丁家村的合同纠纷,这些让人头疼的“硬骨头”,都在他情理法相结合的耐心调解下成功化解。

2025年春节前夕,当人们沉浸在团圆氛围中时,一个紧急电话打破了宁静:铜湾镇渡江坡村村民杨某某在浙江务工时意外身亡。刘德成二话没说,收拾行装即刻出发。在陌生的城市,他面对的是悲痛欲绝的家属和复杂的善后事宜。三天三夜,他几乎未合眼,沟通、协商、安抚……最终用真诚和专业赢得了理解,圆满解决了纠纷。返程时正值春运高峰,他买不到坐票,在拥挤的车厢里站了全程。

“群众的事,再小也是大事。”三年来,刘德成直接参与调解各类民事纠纷100余起,处理信访和突发事件10余件,始终坚持以理服人、以情动人,将矛盾化解在基层、消除在萌芽状态。


以乡音家情“唤”醒新生希望

“矫行先矫心”对待社区矫正对象,刘德成有一套“匠心”之道。2025年初,他发现矫正对象刘某某情绪异常低落,经多次谈心才得知,其因犯罪深感愧对家人,意志消沉。刘德成没有简单说教,而是为他量身定制矫正方案,一次次上门走访,像朋友一样鼓励他重拾信心。

此外,他还巧妙地将矫正工作与公益服务结合。2025年6月,沅江洪水倒灌,他立即组织矫正对象成立突击队,清淤排障。险情排除后,矫正对象周某某感慨:“原来我也可以为家乡出力!”国庆节,他带领他们瞻仰烈士纪念塔,在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中洗礼灵魂。矫正对象杨某某动情地说:“是刘所长让我知道,跌倒后还能站起来!”三年来,他对13名社区矫正对象进行精细化管理教育,无一人脱管漏管;他对100余名安置帮教对象“一人一档”精准帮扶,每季度走访排查,许多人在他的引导下,真正走上了新生之路。

“道虽迩,不行不至;事虽小,不为不成。”从机关到基层,刘德成这位基层法治的“守望者”,在阡陌间播撒法治种子,在纠纷中缝合邻里关系,在迷惘时点亮归航灯塔,他用每一天的默默坚守,诠释着“司法为民”的千钧重量,用一名共产党员的忠诚与担当,筑起了铜湾镇和谐安宁的坚固防线。

责编:袁敏

一审:袁敏

二审:肖文晋

三审:蒲长征

来源:中方县融媒体中心

时政
新思想
我要报料